2012年4月2日星期一

2. 中國報之報導:遠絡醫學 不碰患處舒解疼痛

27/03/2012 11:19
  • 遠絡醫學以打通被阻隔的生命體流線來舒解發麻疼痛等問題。
  • 楊邵蛟:腦部引起的各種身心問題,遠絡醫學通過有系統地按壓反射區來對治與緩和症狀。
  • 以簡單的工具,在遠端經穴下工夫,不碰患處,也可以改善問題。
  • 沉重感,是生命體流線(經絡)不通暢所致;疼痛導因是生命體流線有障礙;而發麻導因則是生命體流線被阻隔。
Send to friend報導:楊潔思 
攝影:楊書其
《十分專題》部落格:http://series888.blogspot.com
疼痛,影響個人心情。長期的疼痛,更是影響個人生活品質。 然而,一位留學及旅居日本30年的台灣籍西醫,在埋頭苦苦鉆研多年后,成功開創出一套對治疼痛、有別于西醫的方法──“遠絡醫學”,從而掀起了一場疼痛革命。
如今,只要谷歌一下“遠絡醫學”,就會出現兩百多萬項結果,而這一股風潮,已風靡日本及台灣,並準備邁向全球。
到底,遠絡醫學有何對抗疼痛的秘方?
遠絡醫師楊邵蛟,率先將遠絡醫學帶進馬來西亞,他特別為讀者介紹此項創新的手法……
絡醫學,源自日本,在當地行醫的柯尚志教授,憑著自己研發的創新對治疼痛方案,成為當地家喻戶曉的“消除疼痛專家”。
要了解此項療法,或許先要對疼痛有所認識。
“許多時候,疼痛的地方,只是假象,其實疼痛的感覺,來自中樞神經。”楊邵蛟醫師說。
“遠絡醫學,是在疼痛點遠方的穴位進行按壓,讓生命體流線正常通暢,進而大大緩和疼痛感覺。它對改善中樞神經、腳神經及腦干問題引起的疼痛或發麻症狀大有助益。”
遠絡醫學有個特色,即頭痛醫手、身痛醫腳、腳痛醫手、手痛醫腳,剛好相反。這些,都是通過反射區來對治問題,也符合其理念:不觸碰患處,甚至遠離患處,避免二度傷害。
楊醫師解說:“遠絡醫學有效改善疼痛的四大理念,分別為不注射、不用藥、不接觸疼痛處,及不針灸,即無侵入性治療。”
改善疼痛四大理念
柯尚志教授在其著作《沒有消除不了的疼痛》中,除了談到遠絡醫學擁有以上特色,還附加一項:“可以讓病患親自體會到在自己身體裡面本有的生命動力,原來是如此堅強,只是多年來一直在沉睡(滯留)之中,沒有被‘引導’出來,透過創新療法絕對可以相信,自己那堅強的生命流動力一定可以再找回來。”
換言之,這套醫學,有助于引發患者自療能力,柯醫生強調這是他最重視的部位,這也是他不採用注射及藥物去治療疼痛的原因。
對治自律神經失調
柯尚志醫生出身于西醫醫療體系,因與一名癌症病患的醫緣,而決定終其一生,與疼痛奮戰到底,將救助因疼痛而受苦的人視為使命。
從醫數年,他覺得西醫未必有效對治疼痛,逐決定到中國上海學習針灸,針灸對治疼痛效果好,已受西方醫療界承認,于是他決定到針灸始祖國中國去學針灸。
他是名問題多多的學生,唯,此行無法充分為他釋疑,最終,他只好從中醫最古老的醫學經典中著手,發現及改良現今中醫經絡中無效的穴位,通過臨床實踐修正出本身一套中醫經絡學。
為了區別它與一般中醫經絡,柯教授稱它為“遠絡醫學”,並將修正改良的經絡稱為“生命體流線”。
遠絡醫學適合應用于緩解各種難治的疼痛;以及普遍的關節疼痛,包括五十肩、腰痛、膝蓋痛、足踝痛、腳跟痛、坐骨神經痛、頸肩痛、三叉神經痛等。
遠絡醫學也適用于中風后遺症及腦部引起的問題;前者包括手彎曲不靈活、足踝內翻,走路一拐一拐等;另外,它對自律神經失調,如腹脹氣、心悸、恐慌、失眠等也有助益。
對中風憂鬱有助益
經過十多二十年的鑽研,柯尚志醫生的功力已達到極高境界,據說“只按兩點”,就能讓許多備受疼痛煎熬的人重展歡顏,特別是受慢性疼痛所折騰者。
他的能耐經過許多考驗,多次在研討會、工作坊、講座,媒體採訪,甚至電視節目直播中幫現場與席者或觀眾處理疼痛問題,表現令人刮目與贊嘆。
而他也一直鞭策自己,提出“治療難治性疼痛”為醫療目標。作為他的學生,楊邵蛟醫師也向老師看齊,希望能挑戰各類高難度疼痛。
楊醫師指出,位處腦中央的間腦(上視丘、下視丘所在處)主宰人的情緒,若是出問題會引起各種情緒症狀、影響睡眠,甚至全身不知名的疼痛,現有醫學難以將觸手伸進腦中央進行治療,而遠絡醫學過人之處,在于它不用接觸患處來取得療效,而是通過在遠端經穴下手,刺激腦部,使其功能趨向正常。
“遠絡醫學是直接找出病因對症整治,我親眼看過國外的遠絡醫學同學,以這套療法用在憂鬱症患者身上,效果不錯。”他說。
然而,腦部問題也要視部位而定,若是發生在間腦殼內的腦問題,70%柏金遜症導因在此,就無太大幫助。
然而,它卻可以通過讓生命體流線流通正常,而預防老人痴呆、中風這些症狀,也可說,它是良好的保健與預防醫學工具。
除疼打通12條經絡
遠絡醫學利用中醫的12條經絡的流通部位和穴道,加以修正后,配合西醫的人體解剖學,從患者出現的症狀表現,去檢查及發現出現問題的經脈部位,再利用遠端的相應穴位經絡原理,進行非侵入性按壓12經穴位。
它採用按壓,而非針灸的方式,針對人體的生命體流線(即中醫的經絡),先瀉后補,調整及疏通,讓產生蓄積和炎症的部位好轉,以消除不適。
用一個例子來說明,或許比較容易讓人理解:假設身體是一座山,身體某處發生“山崩”,造成的道路阻塞、堵塞是真正疼痛的原因,處理山崩的地方雖然很重要,但是如果沒有將阻塞物除去的話,疼痛會依然存在。只要將道路打通,疼痛就會消失。
來自西醫體系的柯醫生解說,西醫的“原因療法”是在疼痛的地方處理,也是說只處理山崩,沒有做道路修整與交通整治,結果“交通阻塞”的問題依然存在,所以疼痛繼續存在。
“在山崩處又揉又推又壓,絕不是一個治療的方法。”他補充說。
做一條“迂迴道路”
至于山崩的地方該如何治療,他指出,一般西醫骨科採用手術作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,“但事實上,如果無法將道路打通的話,手術后疼痛依然繼續存在。”
醫學界普遍視為棘手的手腳發麻問題,遠絡醫學將它視為“山崩樹倒”,要拯救快干枯的樹,必須“先填土、再澆水,后施肥”,然而前提是先將山崩路不通的地方,做一條“迂迴道路”,才可以馬上去救一棵棵的樹。
迂迴道路是重點,例如把“陽經”的生命體流線,導引至“陰經”的生命體流線,繞道而行。
無論如何,若是患者患部已出現長期麻痺現象,那是所有的道路都已破壞殆盡,這么一來連遠絡醫學也施不上力了。
治療效果循序漸進
遠絡醫學的不注射、不用藥、不接觸疼痛處及不使用針灸或任何侵入性治療的四大理念,普遍適用于“疼痛、沉重感、手腳發麻”的症狀,然而對于感冒、過敏或氣喘並不適合 。
楊邵蛟醫師指出,它除了對緩和疼痛效果特別好,針對手腳發麻現象,也有很大幫助。
他解釋手腳發麻、疼痛及沉重感的原因:“沉重感,是生命體流線(經絡)不通暢所致;疼痛導因是生命體流線有障礙;而發麻則是生命體流線被阻隔的緣故。”
他進一步解釋,西醫由于沒有經絡的概念,X光也照不出發麻現象來,因此對發麻問題感覺棘手。
而遠絡醫學,則以打通被阻隔的生命體流線來舒解發麻問題。
他說,手腳發麻,原因多數是腦干的頸神經受到壓迫,一般用其他方法均難以改善,主要是沒有針對腦干問題下手,而遠絡醫學就可以用刺激反射區的方法改善相關問題。
最后,他強調,好些時候,這種比較溫和的手法,需要一段時間來處理,特別是針對長期累積下來的症狀,患者要有心理準備進行比較長的療程。
例如肩周病,至少要3個療程(1個療程為14次會診),有些人進行了數次,不見效果,就沒耐心治療下去,其實,這樣的心態,將是患者找到良方的一大阻礙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